最難預測的心臟病
心臟血管疾病正不斷襲擊四十歲以上、正邁向人生巔峰的中、老年人。衛生署公布94年度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,排名第一仍為癌症,依序為腦血管病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事故傷害、肺炎、慢性肝病及肝硬化、腎炎等腎性病變症候群、自殺及高血壓性疾病。心臟病長期以來一直是國人的第3、第4大死因。根據衛生署公布國人心血管疾病盛行率,指出15歲以上國人,每19人中就有1人有心臟病,65歲以上老人,更高達每5人中就有1人。顯見心臟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加重。
心臟病發作,醫學上稱為心肌梗塞(myocardial infarction),可能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結果。當動脈中形成脂肪或斑塊,會妨礙血流,甚至形成阻塞。如果心臟的血流嚴重不足甚至得不到血流,心臟得到的氧氣不敷所需,部份心臟肌肉就會缺氧甚至死亡。
心臟病發作會傷害心臟,嚴重時導致猝死,並且在心臟留下結痂組織。一旦結痂組織夠大,就可能心臟衰竭。猝死,如同深夜擅闖空門的賊,是心臟病眾多禍害中最嚴重的一種。每100個冠狀動脈心臟病(冠心症)病人中,有60人第一次發病就猝死。
心臟病危險因子
依據西方統計,心臟病患中約有4到10%是四十歲以下的年輕病人,年輕病患的危險因子與老人家的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家族史不一定有關,反而與生活形態與習慣比較有關。年輕族群即使沒有家族病史,也會因為抽菸習慣行為,導致急性心血管動脈硬化阻塞,造成心臟部分心肌壞死,也就是俗稱的心臟病病發。
心臟病發作前沒有症狀
心臟病一般要血管狹窄到70%以上,才會有症狀。美國醫學期刊(JAMA)在2000年的一篇研究,針對全美約4萬3千多個心臟病人調查,卻憂心地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沒有胸痛的情況下,因為心臟病發被送進醫院。而且沒有胸痛的心臟病人死亡率比一般心臟病人高了兩倍。部分原因是前者延遲就醫時間,同時醫生也無法及時診斷出他們的病況。除了胸痛外,心絞痛、胸口鬱悶、胸部被緊勒感、呼吸不順暢、頭暈、疲倦、虛弱、焦慮等症症容易被忽略,卻是重要的警訊。
如何避免它呢?
罹患心臟病者亦是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的高危險群,醫學界目前公認,高血壓、血中含脂肪太高、糖尿病、肥胖、缺少運動、抽煙及性格上緊張、野心勃勃、缺少耐心、對競爭者充滿敵意、以數字多寡做為追求目標的人等,都是促使得心臟病的因素。預防心臟病就是維持理想體重,適時的紓解壓力,多運動,少吃高鹽高鈉的食物,少吃油脂、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,節制飲酒,不抽煙以及定期的測量血壓。最簡單心臟的保健之道就是上了三、四十歲每半年一次量血壓。心臟病實在是一種不能輕忽的問題,多愛護自己,才能做個有「心」人。
回到疾病預防資訊
訪客您好,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到此留言謝謝。